读心术一: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不会说谎的面部表情
作者:
吴学刚 更新:2016-12-27 17:28 字数:14794
表情是内心世界的直接流露,是我们内心世界变化的外在体现,达尔文就曾经这样说过:表情动作的发生是与情绪变化相联系的。于是,复杂的情绪就使人们的表情也变得多种多样。这些变化多端的面部表情无时无刻不在传递着各种信息。在这个时候,如果你能熟练地掌握身体语言,便能够深入地揣摩出对方的心态和意图。
◆从变化多端的表情看内心世界
在高明的观察者看来,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一张反映自己生理和精神状况的“海报”。狄德罗在他的《绘画论》一书中说过:“一个人他心灵的每一个活动都表现在他的脸上.刻画得很清晰,很明显。”
在人类的心理活动中,表情是最能反映情绪表面化的动作,中国传统的人相学以脸型、相貌等占测一个人的性格与命运,是有失偏颇的,但如果凭面部表情来推测和判断一个人的性格,大致上是有相当的准确性的。
(1)性格达观的人
这种人一贯心情开朗愉快,表现得无忧无虑,不会杞人忧天,自寻烦恼。总是给人微笑的印象,面部肌肉较为松弛、平滑,两唇微张,嘴角上扬,腮部的肌肉突出,抬头纹和眼角下的皱纹表现得较明显。
(2)性格内向的人
这种人平时安静沉稳,处事谨慎人微,但在具体工作中常“前怕狼,后畏虎”,优柔寡断,性情孤僻。他们行为举止较为紧张,给人很不舒服的感觉,两唇紧闭“一”字形,显得嘴小了些,唇颊相接部位的皱纹和眼角皱纹表现得较明显。
(3)性格幽默诙谐的人
这种人时常保持快乐的心态,动作滑稽,言谈轻松诙谐、妙趣横生。他们的面部表情是嘴角上扬,口为上凹弧状,而眼眉挑起成上凹弧,恰好与口的上凹弧遥相呼应,眼睛眯成一条缝,总有一种让人忍俊不禁的感觉,抬头纹和眼角下的皱纹表现得较明显。
(4)性格忧郁的人
这种人常常情绪苦闷、孤独、焦虑、忧愁。其表情拘谨,极不舒展,眉间纹、人中纹和唇下纹一般表现都比较明显。屠格涅夫在《前夜》中对叶琳娜的面部表情有这样的描写:“她的唇际,当她没有笑容时,却有一抹几乎看不见的线痕,表现出一种隐秘的永在的焦虑。”屠格涅夫笔下叶琳娜唇际的这抹“线痕”,正是她漂泊生涯中长期郁积心头的焦虑刻在她面部肌肉上的痕迹。
人的大脑分为两半球,发自内心的感情通常由右脑控制,却具体反映在左脸上;而左脑则专司理智性感情(即经过克制和伪装的感情),然后反映在右脸上。因此左脸的表情多为真的,右脸的表情有可能是假的。若想知道对方的真实感情,必须强迫自己去观察对方的左脸。
从表情的动作上,能够一眼洞察别人的内心动机,春秋时期的淳于髡就是这样一个“高手”。
梁惠王雄心勃勃,广召天下高人名士。有人多次向梁惠王推荐淳于髡,因此,梁惠王连连召见他,每一次都屏退左右与他倾心密谈。但前两次淳于髡都沉默不语,弄得梁惠王很难堪。事后梁惠王责问推荐人:“你说淳于髡有管仲、晏婴的才能,哪里是这样,要不就是我在他眼里是一个不足与言的人。”
推荐人以此言问淳于髡,他笑笑回答道:“确实如此,我也很想与梁惠王倾心交谈。但第一次,梁惠王脸上有驱驰之色,想着驱驰奔跑一类的娱乐之事,所以我就没说话。第二次,我见他脸上有享乐之色,是想着声色一类的娱乐之事,所以我也就没有说话。”
那人将此话告诉梁惠王,梁惠王一回忆,果然如淳于髡所言,他非常叹服,淳于髡的识人之能。
从面部表情上,读透了内心所蕴藏的玄机,是识人高手厚积一世,而薄发一时的秘技,而最经典的莫过于三国时,诸葛亮和司马懿合唱的“空城计”了。
一部《三国演义》,妇孺皆知、耳熟能详的莫过于“空城计”,当诸葛亮带领一帮老弱残兵坐守阴平这座空城时,兵强马壮的司马懿父子,率领20万大军兵临城下。
在城墙之上,诸葛亮焚香朝天,面色平静,他旁若无人地洞开城门,自己端坐在城墙之上,手挥五弦,目送归鸿,飘飘然令人有出尘之想。
一场千古的双簧戏,由此拉开了帷幕,诸葛亮和司马懿,这对谋略上势均力敌的高手,一个在城墙之上,一个在城墙之下,用心机对峙着。诸葛亮知道司马懿一眼能看穿他虚张声势的空架式,但诸葛亮更知道,司马家族和曹氏家族的冲突,倘若司马懿拿下了诸葛亮,三国鼎立之势不再,司马家族目前羽翼未丰,最后难逃兔死狗烹的下场。
娴于军事的司马懿当然知道帮刘邦打天下的韩信的下场。诸葛亮的存在,让司马懿有了和曹操周旋的机会,对付诸葛亮,曹操还必须倚重司马懿,诸葛亮一倒,曹操立刻没了后顾之忧,安内是必然之举,那一刻,哪里还有司马家族的容身之地。
所以,在表情平静的背后,俩人心中都在波澜起伏,就是因为诸葛亮一生谨慎,心知司马懿不会下手,才敢下这着看似冒险之局,当司马懿的儿子提醒说,诸葛亮在使诈,城中必无伏兵,心知肚明的司马懿,立即打断他的话,以诸葛亮一生惟谨慎的话,搪塞过去了。机智的司马懿从诸葛亮平静的表情上领悟到,这是诸葛亮用谋略和他合唱双簧戏,这出戏,非大智大慧的人,绝不可能唱得如此之好。
心理学的诡计:
正所谓“相由心生”,脸的情态与性格有着必然的密切关系,我们不难从一个人的性格推断出他大致的表情,也不难从一个人的性格判断他常具的表情。
◆透过眉毛看心理
在生活中,当我们形容某人漂亮时,常用“浓眉大眼”一词,而形容心术不正的人则用“贼眉鼠眼”。可见,“眉目传情”并非虚言。这就是说,眼眉可当作非常独特的一种表达手段,尤其是视线更表现着种种心态。
看眉识人,一看浓淡,二看清杂,三看眉形。一般来说,眉毛清秀疏淡,是福禄尊贵;眉毛浓厚粗杂,是低贱贫苦。
古人认为,下列眉形为好:眉毛长垂,高寿;眉长过目,忠直福禄;眉如弯弓,性善富足;眉清高长,身名远扬;眉秀神和,得享清福;眉如新月,善和贞洁;眉角入鬓,才高聪俊。
概括地说,眉毛宜长、宜秀、宜清、形宜等。长则寿高,秀则福禄,清则聪颖,弯则善洁。
识眉识人认为下列眉形为坏:眉短于目,性情孤僻;眉骨棱高,多有磨难;眉散浓低,一生孤贫;眉毛中断,兄弟离散;眉毛逆生,兄弟不和;眉不盖眼,孤单财败;眉交不分,年岁难久;短促不足,漂流孤独。
概括地说,眉忌短、忌散、忌杂。短则贫寒,散则孤苦,杂则粗俗。
眉毛的变化丰富多彩,心理学家指出,每当我们的心情改变,眉毛的形状也会跟着改变。
(1)低眉是受到侵略时的表情,防护性的低眉则只是要保护眼睛,免受外界的伤害。在遭遇危险时,光是低眉仍不够保护眼睛,还得将眼睛下面的面颊往上挤,以尽可能提供最大的防护,这时眼睛仍保持睁开并注意外界动静。这种上下挤压的形式,是面临外界攻击时典型的退避反应,眼睛突然见到强光照射时也会如此。当人们有强烈的情绪反应,如大哭大笑或感到极度恶心时,也会在脸上产生这种情状。它所代表的心情可能有好多种,例如:惊奇、错愕、诧异、快乐、怀疑、否定、无知、傲慢、希望、疑惑、不了解、愤怒和恐惧等。
(2)皱起眉头,要么是对方陷入困境,要么是拒绝、不赞成。一个深皱眉头忧虑的人,基本上是想逃离他目前的处境,却因某些原因不能如此做。一个大笑而皱眉的人,其实心中也有轻微的惊恐和焦虑,他的姿势中就泄露出要退缩的信息。他的笑可能是真的,但无论他笑的对象是什么,但也表示带给他相当的困扰,眉头紧锁,表示这是个内心忧虑或犹豫不决的人。当面临的威胁太强时低眉;威胁较陌生时扬眉;被击败吃到苦头后又低眉。一般人常把一张皱眉的脸视为凶猛,而不会想到那其实和自卫有关。而真正侵略性的、一无畏怯的脸,反而是瞪眼直视、毫不皱眉的。
(3)双眉上扬,表示非常欣喜或极度惊讶。单眉上扬,表示不理解、有疑问。眉毛的完全抬高“难以置信”。眉毛迅速上下活动,说明对方的心情愉快,内心赞同或对你表示亲切。两条眉毛一条降低、一条上扬。它所传达的信息介于扬眉与低眉之间,半边脸显得激越、半边脸显得恐惧。尾毛斜挑的人,心情通常处于怀疑状态,扬起的那条眉毛就像是提出一个问号。眉毛打结。指眉毛同时上扬及相互趋近,和眉毛斜挑一样。这种表情通常表示严重的烦恼和忧郁,有些慢性疼痛的患者也会如此。急性的剧痛产生的是低眉而面孔扭曲的反应,较和缓的慢性疼痛才产生眉毛打结的现象。
(4)正常表示“不作评论”。半抬高表示“大吃一惊”。半放低表示“大惑不解”。全部降下表示“怒不可遏”。眉毛倒竖、眉角不拉,说明对方极端愤怒或异常气恼。在某些情况下,眉毛的内侧端会拉得比外侧端高,而成吊客眉似的夸张表情,一般人如果心中并不那么悲痛的话,是很难勉强做到的。眉毛先上扬,然后在几分之一秒的瞬间内再下降,这种向上闪动的短捷动作,是看到其他人出现时友善的表示。它通常会伴着扬头和微笑,但也可能自行发生。尾毛闪动也经常于一般对话里,作为加强语气之用。每当说话时要强调某一个字时,尾毛就会扬起并瞬即落下。像是不断地在强调:“我说的这些都是很惊人的!”尾毛连闪,是表示“哈罗!”则连闪就等于在说:“哈罗!哈罗!哈罗!”如果前者是说“看到你我真惊喜厂则后就在说“我真是太意外,太高兴了!”
(5)耸眉亦可见于某些人说话时。人在热烈谈话时,差不多都会重复做一些小动作以强调他所说的话,大多数人讲到要点时,会不断耸起眉毛,那些习惯性的抱怨者絮絮叨叨时就会这样。
心理学的诡计:
仔细观察你会看见,眉毛可有多种动态,分别表示不同心态。而与眉毛相关的动作会产生许多不同的重要信号。
◆从鼻子看心理
鼻子同样是人的重要器官,之所以我们说从外貌观察人,因为人的外貌的健康程度和特征可以反映人的内在品质。鼻子同样也有这个作用,高高凸出脸面的鼻子,很能显示出个人的魅力,也会“凸显”出性情的蛛丝马迹。
(1)鹰鼻而眼深者:一般来说,鹰鼻而眼深者是属于精力充沛的人物,他们对生活有很多的追求,并且能够一心一意地扑在事业上,坚持不懈,为自己的理想奋斗不息。
(2)鼻子坚挺:拥有这种鼻子的人大多思维清晰,对事情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不容易
被别人左右。但是在很多时候,由于他们的固执,也会导致事情走向反面。
(3)塌鼻子(蒜头鼻子)
拥有这种鼻子的人有智慧,有见地,但不太善于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做事循规蹈矩;他们为人老实,讲信用,重承诺。由于容易给人一种“平凡”的感觉,他们在恋爱中往往比较被动,容易错过一段段良缘,所幸他们的率直和同情心也会赢得部分女性的青睐。
(4)鼻子长而歪者
对任何事情都满不在乎,生活态度随意、洒脱,处理问题勇猛而大胆。
(5)鼻子大而宽者
性格比较豪放,遇事易冲动,不理智,但绝对是个讲义气的人。
(6)小鼻子
鼻子在脸上的比例偏小者,性格较为温顺,很容易相处。这种人在学习和工作中很注意听取他人的意见,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但是有时候他们也容易缺乏主见,见异思迁,尤其是在人生的重大转折点或事业的转型期,都会踌躇良久,被苦恼的情绪包围。
中医学有种说法认为鼻子主导人的心脏,从鼻子可以看出心脏的健康程度,由于面部神经极为发达,通常血液充足畅通的人外貌看起来就会很精神,面部中心的鼻子也因此富有光泽,给人健康的形象。
鼻子的表情当然不及眼睛或嘴丰富,但也能提供观者若干信息:皱鼻子表示厌恶;歪鼻子表示不信;鼻子抖动是紧张;抽搐鼻子一定是闻到怪味;鼻孔箕张代表发怒或恐惧;哼鼻子有排斥的意味;嗅鼻子是任何气味都有的反应。想骗人的时候,会不经意的用手抚摩鼻子;思考难题或极度疲乏的时候,会用手捏鼻梁;厌倦或挫折的时候,常则用手指挖鼻孔。这些触摸自己鼻子的动作,都可视为自我安慰的信号。如果有人问我们一个难以答复的问题,但我们为了掩饰内心的混乱,而勉强找出一个答案应付时,很自然的手会挪到鼻子上,摩它、揉它、捏它,甚至压挤它,好似内心的冲突会给精巧的鼻子造成压力,而产生一种几乎不为人所知觉的瘙痒感,以至于我们的手乃不得不赶来救援,千方百计地抚慰它,想要使它平静下来。这种情形常见于不习惯撒谎的人,在他不得不隐瞒真相时最为明显,当然有经验的人很快可从鼻子上看出别人隐情。考虑难题时会捏一捏鼻梁,这个动作可能也是基于相同的理由,鼻梁下的鼻窦部位由于紧张则产生轻微的痛感,用手指捏一捏鼻梁可以减轻疼痛,或至少是对疼痛的一种反应。从现代角度来说,摸着鼻子沉思,说明对方内心斗争激烈,处于犹豫不决的境地。听你说话时摸鼻子,说明对方不相信你,他在考虑如何对付你。
在谈话中对方的鼻孔稍微胀大时,多半表示对您所说有所不满,或情感有所抑制。通常人的鼻孔胀大是表现愤怒或恐惧,因为在兴奋或紧张的状态中,呼吸和心律跳动会加速,所以会产生鼻孔扩大的现象,因此,人在极度地高兴、愤怒之时往往表现得“呼吸很急促”。这说明其精神正处在一种亢奋状态。至于对方鼻孔有扩大的变化,究竟是因为意气昂扬 或是因为抑制不满及愤怒的情绪所致,这就要从谈话对象的其他各种反应来判断了。
鼻子的颜色并不常发生变化;但是如果鼻子整个泛白,就显示对方的内心有所恐惧。如果对方与自己无利害关系,多半是他踌躇、犹豫的心情所致。
例如:交易时不知是否应提出条件,或打算借款又由于有某种顾虑而犹豫不决。有时,这类情况也会出现在向女子提出爱情的告白却惨遭拒绝、自尊心受到伤害、又无从发泄时。此外心中困惑、有点罪恶感、尴尬不安时,鼻子也会泛白。
上述的鼻子动作或表情极为少见,而平常人更不会去注意这些变化,但如想读出对方心理,就必须详加注意他鼻子的动作、颜色和目光的动向等,因为它可以帮助您做出正确的判断。
心理学的诡计:
人的五官中,鼻子和耳朵是最缺乏活力的部位。因此,在人的心理观察过程中,它是极为独特的,而且需要详加注意鼻子的动作、颜色和目光的动向,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嘴巴彰显性格
在生活中,不同的嘴形,所传达的信息是完全不一样的
从生理的角度来看,嘴是由上下两片嘴唇构成的,除了会“撅”能“咧”外,还可以做出诸如“努嘴”、“挑嘴”、“撇嘴”等各种姿势。嘴部的无声语言远远超过了有声语言的作用。它可以“一言不发”地告诉你一切。
1.咬嘴唇
咬嘴唇常常是一种压抑内心的愤怒或者怨恨的表情。基本上这是一种表达敌意的安全方法。摇头的时候咬着下嘴唇是非常愤怒的表现。
已故的戴安娜王妃就常常咬嘴唇,很多照片都证实了这一点。她可能是试图用这种方法来表达对侵犯了她的摄影师们的不友好情绪。
另外,当我们遭遇失败等情形时,做出“咬嘴唇”的动作,这也可以说是自我惩罚型的身体语言。
2.捂嘴
古有“说谎心虚捂嘴巴”的说法。由此可见,这是说谎话的一个固有动作。通常当孩子说谎的时候,他会用手捂着嘴,企图下意识地收回那脱口而出的谎言。长此以往,这就变成了一种自然的反应。捂着嘴可能是一种欺骗。就像孩子们捂着嘴的时候想说的是:“我不应该那样说。”当成年人说话的时候用手捂着嘴或者摸嘴唇,他很可能没有说实话。如果你想搞清楚别人是不是喜欢听你说的话,看看他们是不是把食指放在嘴唇上就知道了。
挡嘴的背后,总是掩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需要注意的是,“捂嘴”与“挡嘴”还是有区别的。也就是说,“挡嘴”除了含有说谎的意思外,还有提醒对方注意什么的意思。
例如,两个人正在议论单位的是非事。这时,其中一个人看见他们单位的头头走过来了,于是他伸了一个指头在自己的嘴唇前一竖。另一个人虽然没看见头头走过来,但他明白了“有情况”,就停止议论或放低了声音。
另外,“挡嘴”还有要求对方听话后保密的意思。
在农村的田间地头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形:一个年轻妇女与另一个妇女说她婆婆的坏话,说婆婆这也不好那也不好。说完后,用几个手指把嘴一挡:“我给你说的这些,可千万别让我婆婆知道了。”“你放心,话到了我的耳朵,就等于烂到了肚子里。”
像上述这种遮掩嘴唇的动作往往也出现于拒绝对方情感传达的情况。根据某项实验显示,针对嗓门大而又滔滔不绝地说话的对方,把头往后仰同时做出用手捂嘴的动作时,对方便会慢慢地关闭话匣子。由此得证,尽可能远离对方与挡嘴的动作被视为“我没有心情跟你瞎扯。请早点离开吧”的信号,能产生极良好的效果。
与嘴有关的动作——清嗓子与打呵欠。
当我们“打呵欠”或“清嗓子”时,用手挡嘴的情形也很多。首先,就打呵欠的情形而言,这时用手掩嘴系在开会中或教室内等紧张气氛之下,打呵欠被视为不礼貌之举动。因此为了避免引人注目,乃用手遮掩之故。的确,打呵欠也是想暂时逃避当场意识的欲求表现。
可是,做出“清嗓子”的动作时,也有不少人是握拳凑近嘴边。此亦与打呵欠一样,不太敢公然做此动作的心理表现。这是由于不安、担心而在喉咙形成黏液,抑或对正形成的气氛感到不适而引起的。
当然,在人前说话时,清嗓门的动作难免会表现出来,而且在交谈之中,不停进行此种动作,且声音变调之人,显示对自己的话没有把握,具有杞人忧天的倾向。换句话说,即开口说话时,认为有什么在妨碍自己,想把它清除掉,由于想清除它,因而分神,说话也就显得不太来劲。所以,想用清嗓门的动作在人前弥补此一缺点。
3.撅嘴
在攻击对方的时候,“撅起嘴”说话的情形很常见。了解此种嘴唇动作、形态之后,也可据此判断对方是否注意听我们说话。注意倾听时,嘴唇两端会呈现稍稍拉向后方的状态。当人的嘴唇往前突撅的时候,可能是一种防卫心理的表示。如果在谈生意时,对方不断做出这种动作,你就要考虑改变方式了,因为照此谈下去,可能没有什么效果了。
4.舔嘴唇
人们舔嘴唇会有很多原因,说明某人没有说实话或者某人正感到很紧张。通常当人们感到紧张的时候,嘴唇会变干,所以他们会不由自主地通过舔嘴唇来产生唾液。喝酒或抽烟很多的人嘴唇经常会干,所以他们往往也爱舔嘴唇。
舔嘴唇还可能是一种调情的习惯。根据这个动作显示的诱惑程度来看,它可能是想用一种性感的方式来吸引别人的注意。
5.抿嘴
一个人坚定不坚定,从说话时的嘴形上便可看出来。如果某人说话时,嘴常常抿成“一”字形,这表明他是个意志坚强的人。根据这一发现,如果你是一个老板,在交给部下去做一项棘手的业务时不妨注意观察他的嘴型。下面我们来观察嘴上的小动作:
(1)表现方式:咬嘴唇
动作含义:表示非常生气。
(2)表现方式:手指轻触嘴唇
动作含义:表示心中有话,还未说完。
(3)表现方式:努嘴唇
动作含义:示意性动作,通常表示方向。
(4)表现方式:食指与拇指将双唇夹紧
动作含义:说了什么不该说的话,或是示意什么都不能说。
(5)表现方式:食指轻触双唇
动作含义:请保持安静。
(6)表现方式:捂嘴
动作含义:说了什么不该说的话,或是看到了令人恐怖的事情。
(7)表现方式:手握成拳头,放在嘴边
动作含义:注意力高度集中的表现,或是因口渴而做出的想要喝水的形象动作。
(8)表现方式:撇嘴
动作含义:不置可否,或者表示的意思是干脆就不同意。
(9)表现方式:用右手拇指、食指及中指轻触嘴唇片刻
动作含义:一些特定国家的致敬的动作,但在中国并不常用。
心理学的诡计:
话从口出,嘴是人宣泄内心情感的重要通道。嘴的动作有很多种,每一个动作通常都对应着相应的情绪。
◆从下巴看透人心
观察他人的下巴也是从相貌看透人心的重要一环。下巴“凸显”出来的个性和欲望表现在以下几点:
(1)圆下巴
圆下巴的人通常能够拥有美满的爱情。如果是位女性,一定非常顾家;如果是男性,性情一定温和。这种人不仅是恋爱的胜利者,同时由于工作十分热心,经常能够被领导委以重任从而成为事业上的胜利者。
(2)尖下巴
尖下巴的人属于行动派,永远不能无事可做,喜欢忙忙碌碌的生活。他们的个性刚毅果断,当有了一个方向时,一定会坚决地一往无前,不论遇到什么困难,他们都会坚持到底,不达目的决不罢休。拥有尖下巴的人富于进取心,不论是学者、实业家、政治家、作家等,通过积极进取,均能获得极大成功。不过,如果走错了一步,这类人的性情便会一反常态,甚至去从事破坏性的活动。
(3)尖而狭窄的下巴
下巴属于这种类型的人,不论男女均有些神经质,在爱情上不尽如人意。他们虽然喜欢与异性共谱恋曲,但是在性生活方面表现冷漠,向往柏拉图式的爱情。
(4)下巴既狭且圆的人
下巴既狭且圆的人是恋爱至上论的崇拜者。他们会为爱而生,为爱而死。如果是一位男性属于这种类型,他在实践能力方面可能会欠缺,不适合从业于竞争激烈的财经界。由于头脑较为清晰,他最好去做文字类的工作,或许更有发展。
(5)方下巴
方下巴的人是彻底的理想主义者,有时他虽然知道形势会对自己不利,但仍然有勇气积极行动。有许多男性属于这种类型。在恋爱方面他们也极富理性,对于他们不能理解的人,不会加以考虑。但是,一旦产生爱意,他们就会力排万难,专心一致地努力追求。
(6)宽下巴
宽下巴的人与圆下巴的人相比,性格要强硬得多,在工作中常常会得罪人。他们富于理性,虽然具有嫉妒心,但也懂得宽容,不会由于激情而毁了自己。
(7)双下巴
有双下巴的男女,通常性情笃实,心地宽厚,能忠实于爱情。
不仅下巴的形状可以“凸显”出人的个性,同样,下巴的动作也能左右他人的印象。站在镜子前,将下巴抬高或缩起,会产生不同的判别印象。
下巴缩起的人,做事多比较小心和谨慎,能够很好地完成某一件事。但这种人多比较封闭和保守,而且疑心很重,在一般情况下不会轻易地相信别人。
下巴高昂的人,给人的第一感觉往往是清高气傲。这种感觉在很多时候是没有错的,下巴高昂的人多具有强烈的优越感,且自尊心很强,他们常常会否定别人,对别人所取得的成绩持不屑一顾的态度。
当然不能单独看下巴,还要把下巴作为下颚的主宰来观察整个下颚。下颚就人类或动物而言,是担任发声或咀嚼的器官。从外形上看来,男性多带有稍许棱角的下颚与颧骨。实际上,下颚形态的男女差别具有相当的决定性,所以,男人不论如何改装成女人,其下颚也无法蒙骗人们的眼睛。而且,下颚也决定了声音的性质。譬如:电视、电影的幕后配音者,何人担任那一角色的配音工作,据说也是取决于下颚的形态。
此种人类与生具备的下颚形态,乃是用以推测某人的一般倾向的手段,譬如:“拥有意志坚强的下颚者”或是“尖细的下颗表示神经质”之类。要想知晓对方现在想些什么、想要表达什么时,单凭下颚的外观形状是不够的。唯有留意下颚的动作,才能解读身体言语上的含义。
提及下颚的动作,我们最容易注意到的,即是“突出”、“收缩”的动作。处于极度疲乏的状态,一般人便会做出“伸长下颚”的动作。除了此种由于肉体上的要求而表现出来的姿态以外,“突出下颚”的动作,一般而言,不论男女,均属具有攻击性的行为,可视为一种想表示“扑上前去狠揍一顿”意图的动作。迪斯蒙得·摩里斯曾经说明“突出的部位,表示带有意图侵略对方势力范围的性格”。下颚的突出也是一样,乃是用来作为自我主张的工具。因此,突出的程度越大,则其自我主张的程度也就越高。
另外,下颚突出不明显的男性,乃是欠缺自我主张之人,此种说法也是源自同一的论点。
像此种由下颚的突出以表现的自我主张,利用不同形状而表现出来者,即是“络腮胡”。胡子也是使下颚更加突出,以表现自我主张的象征。在我们身边想必也有不少蓄留胡须的人,但是一旦跟他深入交往,很意外地可以发现这种人多半属于懦弱,缺乏个性的人。此种类型的人,即是想将他在语言、态度上不能表现自我主张的部分,用蓄胡须的行为得到补偿。
心理学的诡计:
我们经常会在一些陌生的场合遇到一些初次见面的人。此时,我们可以通过身体形态对对方作个大概地了解。比方说,了解一下此人好不好接触,只要观察一下他的下巴就可知道个八九不离十了。
◆面部表情刻画出内心世界
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赫拉别恩在一系列实验的基础上,于1968年提出了这样一个公式:交流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从这一公式可以看出,属于非言语的音调和面部表情在信息交流中的作用是非常之大的。
我们知道,表情的变化是人们内心世界的外在体现,它无时无刻不在传递着各种各样的信息。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能通过这些表情变化,去了解别人的意图,去促进交流沟通的效果呢?如果我们在人际交往中,不但能够注意到对方的表情变化,还善于用表情说话,那么,我们在与他人交流沟通时便会变得更为和谐,通畅。因为,表情在人际交往中可以起到非同小可的作用。
1.协调强化的作用
协调强化是指在交际过程中,用表情配合话语以图达到强化的效果,从而使语言的内容更加鲜明突出。在文学名著《围城》中有这样的一段:
饭后谈起苏小姐和曹元朗订婚的事,辛楣宽宏大度地说:“这样最好。他们志同道合,都是研究诗的。”……大家都说辛楣心平气和得要成“圣人”了。“圣人”笑而不答,好一会儿,取出烟斗,眼睛顽皮地闪光道:“曹元朗的东西,至少有苏小姐读,苏小姐的东西,至少有曹元朗读。彼此都不会没有读者,还不好么 ”大家笑说辛楣还不是圣人,但可以做朋友。
苏小姐是赵辛楣的意中人,但是她并不爱赵辛楣,她追求方鸿渐,可是方鸿渐又不爱她,于是她赌气嫁给了曹元朗。曹元朗曾经被方鸿渐等人取笑为“四喜丸子”,是个又老又丑又呆的人。大家对苏、曹的结合感到莫名其妙。赵辛楣所做的解释是一种幽默的讽刺,他所做的表情“笑而不答”、“眼睛顽皮地闪光”,与说话的内容协调一致,强化了幽默讽刺的意味,使谈话场合的诙谐气氛更加浓烈。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面部表情在交流时所起到的强化作用,让我们再看《红楼梦》第二十九回中的一段:
二人闹着,紫鹃、雪雁等忙来解劝。后来见宝玉下死劲地砸那玉,忙上来夺,又夺不下来。见比往日闹得大了,少不得去叫袭人。袭人忙赶了来,才夺下来。宝玉冷笑道:“我是砸我的东西,与你们什么相干!”袭人见他脸都气黄了,眉眼都变了,从来没气得这么样,便拉着他的手,笑道:“你和妹妹拌嘴,不犯着砸他,倘或砸坏了,叫他心里脸上怎么过得去呢 ”黛玉一行哭着,一行听了这话,说到自己心坎儿上来,可见宝玉连袭人不如,越发伤心大哭起来。心里一急,方才吃的香薷饮,便承受不住,“哇”的一声,都吐出来了。紫鹃忙上来用绢子接住,登时一口一口地,把块绢子吐湿。雪雁忙上来捶揉。紫鹃道:“虽然生气,姑娘到底也该保重些。才吃了药,好些儿,这会子因和宝二爷拌嘴,又吐出来了,倘或犯了病,宝二爷怎么心里过得去呢 ”宝玉听了这话,说到自己心坎儿上来,可见黛玉竟还不如紫鹃呢。又见黛玉脸红头胀,一行啼哭,一行气凑,一行是泪,一行是汗,不胜怯弱。宝玉见了这般,又自己后悔:“方才不该和他较真,这会子他这样光景,我又替不了他。”心里想着,也由不得滴下泪来了。
宝玉一边说,一边“冷笑”,“脸都气黄了,眉眼都变了,从来没气的这么样”,这样的表情更加强化了他言语中的意思,使得周围的空气越发紧张起来,把众人都吓坏了。当他看到黛玉“脸红头胀,一行啼哭,一行气凑,一行是泪,一行是汗,不胜怯弱”,又后悔了,“由不得滴下泪来”。这一哭,眉眼于是恢复了原状,才把紧张的气氛缓和下来。
2.弥补暗示的作用
在交际过程中,有时不便说话,有时话语的力量达不到,有时嘴上说的与心里想的不一样……在这样的场合,人们往往用表情来补充暗示出自己内心的思想感情。
在有些场合,说者的意思不适合用言语表达时,也可以用表情进行暗示,例如《红楼梦》第四十二回中的一段:
宝玉和黛玉使个眼色儿,黛玉会意,便走至里间,将镜袱揭起。照了照,只见两鬓略松了些,忙开了李纨的妆奁,拿出抿子来,对镜抿了两抿,仍旧收拾好了,方出来指着李纨道:“这是叫你带着我们做针线、教道理呢,你反招了我们来大玩大笑的!”
宝玉和众姐妹在李纨处一起说笑,忽然看到黛玉的头发有点乱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宝玉如果当众说出来,会使黛玉很难堪,如果他亲自动手为黛玉整理,更不成体统。他便使了个眼色,向黛玉暗示,既传递出进里屋整妆的信息,又包含着对黛玉的体贴入微。
下面再来看一段《红楼梦》第二十六回的一段:
这里小红刚走至蜂腰桥门前,只见那边坠儿引着贾芸来了。那贾芸一面走,一面拿眼把小红一溜。那小红只装着和坠儿说话,也把眼去一溜贾芸,四目恰好相对,小红不觉把脸一红,一扭身往蘅芜苑去了。
小红和贾芸相互爱恋,但又不好意思当面表白。在坠儿面前就更不好意思交谈了,小红一边假装与坠儿说话,一边用眼神同贾芸传递情爱,当四目相对时又害起臊来,羞红了脸,这“拿眼一溜”、“四目恰好相对”、“不觉把脸一红”,把眉目传情描绘得惟妙惟肖。
心理学的诡计:
表情的变化是人们内心世界的外在体现,它无时无刻不在传递着各种各样的信息。
◆不同容貌显示不同心理
古人云:“人心之不同,各如其面。”人与人当面接触的时候第一眼往往看对方的相貌,对交往者有一个初步的判断。
人类对事物的一般认识过程是:首先是感官接受了外界事物,然后心里有了印象,接着发出声音加以评论,最后才表现为人的外表反应。所以我们可以说从貌知其音,再知其心气,最后看清他的内心世界。我们从以下方面可作一些参考。
(1)一个心质诚仁的人,必定会展现出温柔随和的貌色。
(2)一个心质诚勇的人,必定会展示出严肃庄重的貌色。
(3)一个心质诚智的人,必定会展示出明智清楚的貌色。
在三国争霸之前,周瑜并不得意。他曾在军阀袁术部下为官,被袁术任命做过一回小小的居巢长,一个小县的县令罢了。
这时候地方上发生了饥荒,年成既坏,兵乱间又损失很多,粮食问题就日渐严峻起来。居巢的百姓没有粮食吃,就吃树皮、草根,很多人被活活饿死,军队也饿得失去了战斗力。周瑜作为地方的父母官,看到这悲惨情形急得心慌意乱,却不知如何是好。
有人给他献计,说附近有个乐善好施的财主叫鲁肃,他家素来富裕,想必一定囤积了不少粮食,不如去向他借。
于是周瑜带上人马登门拜访鲁肃,寒暄完毕,周瑜就开门见山地说:“不瞒老兄,小弟此次造访,是想借点粮食。”
鲁肃一看周瑜丰神俊朗,显而易见是个才子,日后必成大器,顿时产生了爱才之心,他根本不在乎周瑜现在只是个小小的居巢长,哈哈大笑说:“此乃区区小事,我答应就是。”
鲁肃亲自带着周瑜去查看粮仓,这时鲁家存有两仓粮食,各三千斛,鲁肃痛快地说:“也另提什么借不借的,我把其中一仓送与你好了。”周瑜及其手下一听他如此慷慨大方,都愣住了,要知道,在如此饥荒之年,粮食就是生命啊!周瑜被鲁肃的言行深深感动了,两人当下就交上了朋友。
知人于未显之时,这才是识人的—种独特的眼力与远见。后来,后来周瑜固然发达了,真的像鲁肃想的那样当上了将军,他牢记鲁肃的恩德,将他推荐给了孙权,鲁肃终于得到了干事业的机会。鲁肃慧眼识人,透过周瑜的表面看到其内在潜力,确有知人之明。
古人认为、人的相貌离不开三大要素:精、气、神。所谓“得神者生;失神者死”。因而中国相学理论一直将看人的神态,尤其是人的眼神,视作看相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步。如果用现代语言进行描述,也就是看一个人首先必须观察其精神面貌、眼神、思维反映能力。就像古书中所说的:“天一生水,于物为精,地二生火,于物为神……欲观其所生,于眼则得之。”无论是交友恋爱,还是应聘求职、人际交往……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时,察言观色分辨善恶是十分重要的。虽不能个个做到精通,但若能略知一二,便可常常使人茅塞顿开,获益匪浅。因为人的神态,是其精神世界、性格特征的最真实的写照,是一种难以掩饰的内心自然流露。看人的神态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重点观察:
(1)神藏。“藏者如美玉明珠,其光蕴蓄静中,坐久乃见”。如此神态自若之人,多数性格稳重,办事周密,遇事较有主见,独立生活能力强,平生少为外界所惑。但中年以后可能会因穷智心机、思虑过度,易致重病、急病,故中年起便须注意身体健康。
(2)神露。“露而不藏,其睛凸不怒,似怒无神”,或“虎之视物,其睛挺而久不回顾(不灵活之意)”。此种人大多外强中干,貌似强大,外实内虚,千万不可被其假象所迷惑。
(3)神静。“静者,目光清静,明如秋水”,“一见恬然,再见寂然,愈久视之,淡泊自如”。此多为仁慈安静之人,然性格较脆弱,易患慢性病。
(4)神急。“急者,言语急,行步急,饮食急;喜怒急者是也。这种人多瘦少肥,眉毛粗重《肝气不足胆气有余),常常是多断少谋,事简则成,事繁则败,并始终不悔悟。然“神急者,性情若猴,目深圆而得金光闪动(双目特别有神且转动灵活者)可以成器。”
(5)神威。“威者,不怒而威,眼相广长,开合有势”。这种人大喜不变媚,大怒不强发,惊而不瞬,视之有威,望之有惧,颇有风度,少受七情所扰,少病寿长。
(6)神昏。“昏者,双眸虽大而茫然无光”。多为先天不足,或精神恍惚、毫无主见之人。
(7)神和。“和者,目静自明,其神和惠而恬淡,不喜似喜,虽有怒色,其喜长存。”这种人远望已见其和,实为胸襟坦荡、不妒忌、不孤僻之相。
(8)神惊。“惊者,神怯而如惊,其色屡变,茫然如失。这种人眼常露白,眼睛偏视,或上或下,或左或右,为神气不足,多疑少断。
(9)神醉。“醉者,眼若醉人,其睛转盼猜倦,犹久病未愈,此乃愚而无悟性之人”。此种人常痴顽不醒,狂眼高视,或两目远离,多为先天愚型,或遭受重大精神创伤之人。
(10)神脱。“脱者,脱如无气,状如土木偶人”。此种人目中神气时有时无,为五脏精气已竭,故又名之曰“行尸”。
心理学的诡计:
晋代学者葛洪在《抱朴子·外篇》中深有感触地说:看一个人的外表是无法识察其本质的,凭一个人的相貌是不可衡量其能力的。有的人其貌不扬,甚至丑陋,但却是千古奇才;有的人虽堂堂仪表,却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草包,倘以貌取人,就会造成取者非才或才者非取的后果。事实真的是这样么?
身体语言小测试:你会不会察言观色
测试时间:18分钟
测试情景:
每个人的脸部表情都是丰富的,它能反映人这一刻的心情,也能反映它这时候的处境。而生活经验丰富的人,就具有察言观色的本领,也正是这个本领,才能让他在人际交往中游刃有余。你察言观色的本领怎么样呢?会不会轻易的得罪人呢?
测试问答:
1.当你坐上公共汽车时,你:
A.谁也不看。
B.看着站在旁边的人。
C.与离你最近的人搭话。
2.当你看橱窗时,你:
A.只关心对自己有用的东西。
B.也看看此时不需要的东西。
C.注意观察所有东西。
3.在满天繁星的夜晚,你:
A.努力观察星座。
B.只是一味地看天空。
C.什么也不看。
4.你记住你邻居的:
A.姓名
B.外貌
C.什么也没记住。
5.进入某个单位时,你:
A.注意桌椅的摆放。
B.注重用具的准确位置。
C.观察墙壁。
6.你从自己看过的风景中记住了:
A.颜色
B.天空
C.当时浮现在你心里的感受。
7.你在公园里等人时,你:
A.仔细观察你旁边的人。
B.只看报纸。
C.想别的事情。
8.你放下正在读的书时,总是:
A.用铅笔标出读到什么地方。
B.放个书签。
C.相信自己的记忆力。
9.你的上司今天闷闷不乐,似乎在生气,而你有事询问,你会:
A.直截了当地问他询问。
B.先做自己的事,等他心情好一点再问。
C.不是重要的事,索性不去问他。
10.早晨醒来后,你:
A.马上就想起应该做什么。
B.想起梦见了什么。
C.回忆昨天都发生了什么事。
11.在大街上,你:
A.注意来往的车辆。
B.观察建筑物的正面。
C.看行人。
12.你的同事在一小报上发表了一篇短文,兴奋地向你炫耀,你会说:
A.真了不起,文章写得真不错。
B.文章写得不错,但应该向大报社投稿。
C.我的朋友在报上已发表了十几篇文章了。
13.和人相遇时,你:
A.只看他的脸。
B.悄悄地从头到脚打量他一番。
C.只注意他脸上的某个部位。
14.看到你的亲戚或朋友过去的照片,你:
A.兴奋
B.觉得好玩。
C.尽量了解照片上都是谁。
15.你在摆好的餐桌前:
A.赞扬它的精美之处。
B.看着人是否都到齐了。
C.看看所有的椅子是否都放在适当的位置上。
测试解析:
分值表
题号
A
B
C
题号
A
B
C
1
3
5
10
9
3
10
5
2
3
5
10
10
10
3
5
3
10
5
3
11
5
3
10
4
3
10
5
12
10
5
3
5
3
10
5
13
5
10
3
6
10
5
3
14
5
3
10
7
10
5
3
15
3
5
10
8
3
5
10
60分以下,不会关注周围人的心理。
说明你绝对不关心周围人的内心思想。你甚至连分析自己的时间都没有,更不会去分析别人,因此,你是一个自我中心倾向很严重的人。这可能会成为你社会交往、职场开拓的不小障碍。
61~80分,不会有严重的障碍。
你对别人隐藏在外貌、行为方式背后的东西漠不关心,但你在与人交往中不会产生多少严重的心理障碍。
81~99分,你有相当敏锐的观察力。
说明你有相当敏锐的观察能力,但是,对别人的评价有时会带有偏见。
100~150分,能很好的察言观色。
说明你是一个很有观察力的人,同时,你也能分析自己和自己的行为,你能够极其准确地评价别人。
测试点拨:
一个人的言辞能透露一个人的品格,表情眼神能让我们窥测他人内心,衣着、坐姿、手势也会在毫无知觉之中出卖它们的主人。所以说,察言观色是一切人情往来中操纵自如的基本技术。如果不会察言观色,就等于船行在海上不知风向,世事国事统统无从谈起,弄不好还会在小风浪中翻了船。
如果说观色犹如察看天气,那么看一个的脸色应如“看云识天气”般,有很深的学问,因为不是所有人所有时间和场合都能喜怒形于色,相反是“笑在脸上,哭在心里”。而“眼色”是“脸色”中最应关注的重点,它最能不由自主地告诉我们真相。人的坐姿和服装同样有助于我们观察别人,进而识别他人整体,对其内心意图洞若观火。